圖文/蘇厚文 2017 年的 6 月 28 日我報名參加台北市「朋丁」舉辦的【| edition.nord |攝影集裝幀工作坊與迷你書展】,一方面是台灣幾乎很少有像是攝影書編輯的工作坊,二方面是好奇心跟興趣,想從工作坊吸收多一點經驗及不同觀點,而這個活動也的確讓我開始思考攝影書編輯能觸及的範圍及影響。 攝影書製作的合作對象與編輯發想 台上的三位與談人:日本攝影家伊丹豪 (Go Itami) 、出版社設計師秋山伸 (Shin Akiyama) 、出版單位 RONDADE 的佐久間磨 (Osamu Sakuma) 。 活動主要分享伊丹豪過去出版的 2 本攝影書,以及即將於 2017 年 8 月即將出版《 photocopy 》的計畫,也提到當初攝影家如何與日本新潟的獨立出版社「 edition.nord 」設計師秋山伸 (Shin Akiyama) 相識,並且與來自東京的出版單位 RONDADE 的佐久間磨 (Osamu Sakuma) 先生共同合作的過程。 活動聊得較多的是在「影像編輯」,「裝禎設計」則次之 ( 這裡就省略不提 ) 。攝影書的製作從無到有的發想歷程,每個人擔任的角色,以攝影家伊丹豪攝影書《 this year’s model 》編輯為例,三個人中的每一位需挑選適合的兩張伊丹豪影像併在一起成為一組 ( 可以算是二聯作 Diptych) ,接著三位共同討論每一組,如果三個人都喜歡同一組,該組影像則是留下來,反之則是再打亂重新組一次,最後再次討論決定。不過,每一組之間的脈絡如何形成,沒有特別提到。 攝影家伊丹豪即將出版的攝影書《 photocopy 》在本次工作坊試圖想採一種「偶然」形式去思考並加以實驗,過去攝影書編輯通常是經過出版社 ( 可能包含攝影家、平面設計師、出版社人員 ) 掌握,過程中可相互溝通做決定。因為《 this year’s model 》相當受歡迎,《 photocopy 》的製作卻又不想跟之前一樣而非常苦腦,因此,近期想到有別以往的作法,以大膽且隨機的編輯概念去嘗試,將編輯交由其他人 ( 例如參加工作坊的人 ) 來執行,進而思考這種偶然性在閱讀上產生的效果,假設交給一百位觀眾來編輯,最後可能產生一百種不同封面與不同順序的內容,出版方也另外特別強調,這種實驗並不是想反傳統,而是思考如何開拓攝影書更廣...
留言
張貼留言